比特披萨币(BitcoinPizza,BPA)是一种基于比特币分叉诞生的加密货币,其灵感源自比特币历史上著名的披萨事件。2010年5月22日,程序员Laszlo Hanyecz用1万枚比特币购买了两份披萨,这一事件不仅成为比特币首次实物交易的标志,也被社区纪念为比特币披萨日。比特披萨币在比特币区块高度501888分叉,采用1:1比例向比特币持有人空投代币,并尝试结合区块链与有向无环图(DAG)技术,提升交易效率与扩展性。尽管项目初期因技术整合难度和市场接受度不足而逐渐淡出,但其创新理念和纪念意义仍为加密货币社区所津津乐道。
比特披萨币的市场优势在于其独特的叙事价值和技术实验性。作为比特币文化的象征性衍生品,它天然具备社区共识基础,尤其吸引早期加密货币爱好者的关注。其技术架构尝试融合区块链的可靠性与DAG的高吞吐量特性,例如借鉴IOTA和Byteball的算法,理论上可实现更快的交易确认和更低的手续费。虽然项目未能持续发展,但这种跨链技术探索为后续分叉币提供了参考。比特披萨币的1:1空投机制曾短暂刺激市场热度,展现了分叉币在用户激励方面的潜力。
项目方曾计划通过智能合约扩展功能,支持用户投票决定慈善捐赠比例,并引入权益证明(PoS)挖矿以降低能耗。尽管这些设想未完全落地,但其交易即捐赠的理念仍影响了部分区块链公益项目。近年来,比特币Layer2生态的兴起,类似PizzaSwap的平台尝试整合比特披萨币作为跨链桥梁,允许用户通过专用通道将BRC-20资产(如ORDI、SATS)兑换为BPA进行流动性挖矿,为沉寂的代币注入新活力。
行业评价对比特披萨币呈现两极分化。支持者认为它是加密货币史上的重要文化符号,其技术实验虽不成熟但启发了后来者,如比特币现金(BCH)等分叉项目。反对者则指出其缺乏长期路线图,最终沦为短期投机工具,官方网站关闭后更被视作幽灵项目。中立分析师普遍认可其历史教育意义——每年5月22日的比特币披萨节持续提醒市场关注数字货币的实用价值演变,而比特披萨币作为这一事件的具象化产物,始终是加密货币从极客玩具迈向主流支付的关键注脚。